母語語音感知的個體差異及其與學習非母語音韻對比的關係
在此次演講中,Jieun Lee博士探討聽者如何以漸進的方式感知語音範疇,挑戰傳統的「範疇感知」(Categorical Perception, CP)模型。他的研究結果顯示,語音範疇的漸進表徵能夠幫助聽者更靈活地適應語音中的變異性與模糊性。在研究中,發現聽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有些人會在主要聲學線索不明確時更多依賴次要線索,而這種靈活性與其透過「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ing, VAS)任務評估的漸進感知程度相關。李博士還將分享針對以英語為母語者學習韓語塞音對比的研究結果,說明漸進感知的聽者如何調整其感知策略以適應非母語語音,展現語音感知系統的廣泛適應性。
 
                文章分類
作者介紹
 
                                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向以理工、醫學及管理見長,有鑒於科技的發展宜導以人文的關懷、博雅的精神,而資訊的流通則取決於語文的運用,因此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成立外國語文學系。
本系發展著重人文與科技之深層多元整合,以本系文學、語言學之厚實知識素養為底,再廣納本校資訊理工、管理、醫學以及其他人社領域等豐厚資源,創造多元與融合的學術環境,開拓具前瞻性及整合性之研究與學習,以培養兼具系統性思考及人本軟實力的學生,使其成為兼具在地及國際性多層次觀點與分析批判能力的未來領導者。
在研究所的規劃上,語言學方面主要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特別重視學生在基本語言分析及獨立思考能力上的訓練。除語言各層面的結構研究外,本系也尋求在跨領域如計算機與語言的結合及語言介面上之研究 (如句法語意介面研究)能有所突破,並以台灣的語言出發,呈現出台灣語言(台灣閩南語、台灣華語、南島語)多樣性,融入社會觀察,如自閉語者聲學、聽障相關研究、社會語音學研究以及台灣語言的音變等。
相關文章
 
                齒擦音系的接觸:香港粵英雙語者的語言變異
本場演講由香港大學語言學系副教授 Jonathan Havenhill 主講,探討香港粵英雙語者在齒擦音系統中的語音變異與語言接觸現象。Havenhill 教授透過聲學與舌部超音波成像資料,分析粵語 /s, ts, tsʰ/ 與英語 /s, ʃ, tʃ, dʒ/ 的發音特徵,揭示母語音系如何影響第二語言的齒擦音產製。研究指出,粵語母語者的元音高度與圓唇程度會影響齒擦音的調音部位,而不同說話者之間的變異性顯示語音接觸下的音變過程仍在發展中。本研究不僅有助於理解雙語者如何跨語言建立音位類別,也對探討語言接觸引發的音變機制提供了重要實證依據。
 
                知覺與產出的關係:從關鍵知覺線索揭示其互動
來自加拿大 Kwantlen 理工大學的 Dr. Keith Leung 探討如何透過關鍵知覺線索更深入理解語音知覺與產出之間的關係。他以中文聲調為例,區分了關鍵線索(音高變化方向)與非關鍵線索(音高高低),以說明為何過去研究對知覺與產出關係的實證結果呈現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