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總是發不好音?── 專訪音韻學家盧郁安
「語言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是一個像光譜般的灰階系統。所以呀,下次如果遇到英文初學者把『see』發成『she』,或是把『she』發成『see』,請不要責怪他,你可以拍拍他,跟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啦,音韻理論說這很正常!』」盧郁安教授說。
採訪撰文:花湧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
你是否曾好奇,為什麼不同地區的人說話會有不同的口音?或是在學外語時,總有一些音常常發錯?這些日常中的困惑,其實都能在「音韻學」這門專業找到解答。音韻學是語言學中專門研究「聲音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的核心目的是探索看似無序的聲音背後,是否隱藏著穩定的規律,從生活中的各種語音現象,到語音合成技術的發展,都跟音韻學息息相關。
「音韻學對我來說,就是把聲音的多變合理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的盧郁安教授說道。盧郁安是一位實驗音韻學家,與傳統音韻學不同的是,實驗音韻學(Laboratory Phonology)以理論為基礎,透過實驗法來驗證音韻規律,甚至進入到語音感知的科學分析。盧郁安表示,他以前也是以理論層次為研究焦點,做研究時大多仰賴國際音標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但隨著技術愈發進步,在取得語音的資訊跟感知的佐證都變得容易許多,於是就慢慢從傳統音韻學轉到實驗音韻學的領域。
教授也曾是學生,被語言學「找到」的歷程
盧郁安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學士班,而臺大外文是眾所皆知地著重文學,每天淹沒在各國經典文學作品之中,盧郁安回憶道:「我當時真的念到覺得自己好差喔。怎麼讀都沒辦法寫出很好的作品詮釋。」但後來接觸到語言學的課程,盧郁安意識到,他好像總是能比同學更快地發現語言的規律:「當時我就覺得,我被語言學找到了。」
語言學之於盧郁安如魚得水,但學習這條路哪可能事事順遂?盧郁安遇到了多數外文系學生最怕的學科——統計學。事實上,語言學研究常常需要大量的統計學數據支持,而回想起國中數學及格次數屈指可數的慘痛經驗,雖然心裡有著百般的不願意,但為了學好語言學,即使是硬著頭皮、花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也要完成。「那種『一定要學會』的感覺是,就算不如魚得水的時候,我也願意花時間去克服它。」盧郁安眼神堅定地說。
在臺大完成學士學位後,盧郁安進一步進入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師從黃慧娟教授,專攻南島語音韻學,針對泰雅語進行深入研究。在談到南島語研究時,盧教授指出,南島語與漢語非常不同,漢語的重疊構詞(reduplication)多用於形容詞,例如:「和和氣氣」、「乾乾淨淨」,但南島語的重疊詞卻常用於動詞。此外,中文是一個音節一個字,但南島語比較像英語,一個詞可能由一個以上的音節組成,所以在後綴等變化也特別多。
碩士畢業後,盧郁安帶著自己的南島語研究進入了博士班,期許將臺灣的豐富語言資源介紹到國際學界,然而他卻沒料到,「距離」竟成為研究最大的阻礙。因為研究對象在臺灣,所以每年暑假,在美國的盧郁安都需要回臺灣進行田野調查,除了時間與金錢成本高,訪問也是困難重重。「當時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我們會買一個20美金的電話卡,然後可以打幾百分鐘這樣子。」盧郁安回憶道。然而,偏偏音韻學研究又是以語音為基礎,來回的溝通成本實在太高,無奈之下只好暫停研究。
語音中的「灰階」: ㄙ和ㄒ的微妙分界
幸好,盧郁安教授在暫停南島語研究後,隨即在課堂中受華語「ㄙ」([s])和「ㄒ」([ɕ])的「互補分布」現象啟發,這後來也成為他博士研究的主題,更挑戰了傳統音韻學的理論。
首先,我們得先理解「互補分布」這個概念,「互補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是一種音韻學上的現象,指的是在某個語音環境中,一種音永遠不會和另一種音同時出現。舉例來說,在中文裡,「ㄙ」這個聲母後面可以接「ㄚ」變成「ㄙㄚ」,也可以接「ㄨ」變成「ㄙㄨ」,但怎麼樣就是不會接「ㄧ」;但「ㄒ」卻可以跟「ㄧ」搭配變成「ㄒㄧ」,反而無法接「ㄚ」或「ㄨ」。也就是說,「ㄙ」與「ㄒ」可接的韻母完全互斥,這樣兩種語音所出現的環境互補的現象就被稱為「互補分布」。盧郁安在語言學概論課程常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這個概念:「互補分布就很像克拉克跟超人,如果克拉克出現,超人就不會出現,因為它們是同一個音位(phoneme)。」
然而,盧郁安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在不同語言中似乎有不一樣的表現。以韓語和日語為例,這兩個語言中的 ㄙ [s]和 ㄒ [ɕ] 不僅是互補分布,還會在不同語音環境下交替使用,也就是進行「互換」(alternation)。舉例來說,在日語中,ㄙ [s] 如果要搭配 ㄧ [i] 這個母音, ㄙㄧ [si] 會變成 ㄒㄧ [ɕi],譬如日語的「塩」讀作 shio,這種音位互換的現象在日韓語言都有出現,因此在聽到 ㄙ [s] 和 ㄒ [ɕ] 時,日韓語的使用者更傾向於把 ㄙ [s] 和 ㄒ [ɕ] 視為同一音位(phoneme)的「音位變體」(allophone)。學過日語五十音的人,應該會對於像是「さ(sa)行」這樣的概念不陌生,就算沒學過,也可能聽過,「さ行」下的五個假名「さ」(sa)、「し」(shi)、「す」(su)、「せ」(se)、「そ」(so)。注意到了嗎?第二個假名「し」(shi)雖然是 sh(ㄒ),卻與其他四個 ㄙ 開頭的歸類在一起。
但想想看,我們平常在說中文的時候,從來不會搞混「ㄙ」跟「ㄒ」,或是覺得這兩個音聽起來很像對吧?這是因為,「ㄙ」跟「ㄒ」在中文雖是互補分布,卻不進行互換,所以中文使用者往往會將「ㄙ」跟「ㄒ」視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音位。
「這就挑戰了音韻學的理論。按音韻學的說法,分布互補的音應該屬於同一個phoneme(音位)嘛,但除非你親眼看到克拉克在電話亭換衣服變成超人,不然怎麼會知道他們其實是同一人,對吧?」盧郁安解釋道。「所以我發現,構詞的互換在語音分類中似乎很重要。」盧郁安的博士論文研究正是基於這個觀察,打破了音韻學傳統理論,提出聲音的分類不僅依賴分布狀況,還需考量構詞互換、語音感知等多種因素。他認為,語言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是一個像光譜般的灰階系統。所以呀,下次如果遇到英文初學者把「see」發成「she」、或是把「she」發成「see」,請不要責怪他,你可以拍拍他,跟他說:「這不是你的錯啦,音韻理論說這很正常!」
沒有人對語言沒有興趣!
除了音韻學和語音學,盧郁安教授的學術成就也涵蓋了第二語言習得、心理語言學等領域。在學生之間,盧郁安更是備受愛戴,他的教學風格活潑、親民,即使是普遍學生覺得無聊的音標表,也能被他講得生動有趣。「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對語言沒有興趣!」盧郁安肯定地說。「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學、去深入理解,堆疊到一個你可以討論的層次,讓它不只是一個fun fact。」當學生遇到研究瓶頸時,他也時常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如果心中有一個想解決的問題,不管遇到甚麼困難,也都會甘願、想盡辦法去克服。這不只是盧郁安對學生的期許,更是他一直以來做學問的態度。
今年是盧郁安在陽明交大任教的第十一年,有著豐富研究資歷的他,將做研究比喻為「拼拼圖」,並引用聖經《傳道書》中的一句話:「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來解釋研究的本質:「日頭之下沒有新的事情。其實我們做研究就是把不同的拼圖一片片拼在一起,拼出一個更好的方向。」盧郁安身為語言學家,兩個女兒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最好的觀察對象,看到女兒們學語言的過程真如書本理論所描述,身為基督徒的他不禁感嘆:「神創造語言真的太奇妙了!」當談到未來展望時,盧郁安思索片刻,接著說:「當教授是我這一生最大的榮幸。我覺得,我的未來就是用我可以的方式繼續影響學生吧!」語言學讓盧郁安找到了自己,也讓他有機會傳承知識、教育下一代,而這份熱忱,也將持續陪伴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持續探索語言學的世界。
作者介紹
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向以理工、醫學及管理見長,有鑒於科技的發展宜導以人文的關懷、博雅的精神,而資訊的流通則取決於語文的運用,因此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成立外國語文學系。
本系發展著重人文與科技之深層多元整合,以本系文學、語言學之厚實知識素養為底,再廣納本校資訊理工、管理、醫學以及其他人社領域等豐厚資源,創造多元與融合的學術環境,開拓具前瞻性及整合性之研究與學習,以培養兼具系統性思考及人本軟實力的學生,使其成為兼具在地及國際性多層次觀點與分析批判能力的未來領導者。
在研究所的規劃上,語言學方面主要是結合理論與實踐,特別重視學生在基本語言分析及獨立思考能力上的訓練。除語言各層面的結構研究外,本系也尋求在跨領域如計算機與語言的結合及語言介面上之研究 (如句法語意介面研究)能有所突破,並以台灣的語言出發,呈現出台灣語言(台灣閩南語、台灣華語、南島語)多樣性,融入社會觀察,如自閉語者聲學、聽障相關研究、社會語音學研究以及台灣語言的音變等。
相關文章
播客 EP1. Feat. 盧郁安:什麼?當初我們是這樣走上語言學的!
影音 語音音韻
語言學究竟是什麼?是否學習語言學就代表要懂多國語言?作為一門科學以及語文相關科系的必修課程,語言學的核心目的和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語言學家們又是如何踏上這條道路的?他們在學術之路上經歷了哪些心酸與挑戰?本集邀請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盧郁安來分享他的語言學旅程,並探討語言學如何影響我們理解語言的方式。節目中也介紹了Penny Eckert的書籍《Meaning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 The Third Wave in sociolinguistics》中致謝的一位高中老師,了解知名學者怎麼因緣際會變成語言學者。
臺灣閩南語的促聲調現況
語音音韻
促聲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特殊的聲調正悄悄地發生變化。目前的研究觀察指出促聲調的變化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語音系統內部的變化、社會語言學因素以及語言使用頻率等。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促聲調的具體變化情況。